当前位置:
什么是霍山石斛?
名称由来

“霍山石斛”一名,最早见载于250多年前的清代**医家赵学敏所著《本草纲目拾遗》,该书记载称:“霍石斛出江南霍山……嚼之微有浆,黏齿,味甘,微咸,形缩者真。”该书又引用其弟赵学楷《百草镜》记载:“石斛,近时有一种形短只寸许,细如灯心,色青黄,咀之味微甘,有滑涎,系出六安州及颖州府霍山县,名霍山石斛,**。

霍山石斛俗称米斛,为兰科石斛属草本植物,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石斛品种。其茎直立、不分枝,肉质,具3-7节,淡黄绿色,有时带淡紫红色斑点,一般长3~12cm,由根部向上逐渐变细,呈蚱蚂腿形。叶片薄革质,2-3枚互生于茎的上部,舌状长圆形,先端钝,微凹。总状花序,1-3朵小花,从落叶后的老茎上部发出,花淡黄绿色至白色。花期4~5月。蒴果近椭圆形,一般具3—5条纵棱,初期绿色,成熟时黄色,于10月上旬陆续成熟,内含极多数微小、粉状、无胚乳的种子,每个果实含种子2-3万粒。

霍山石斛喜阴凉湿润、通风、透气、散射光照的环境,较耐寒。一般生长3年后开花,夏季进入生长旺盛期,秋季新茎渐趋成熟,生长减慢,而后逐渐进入休眠期,来年自茎基萌发新芽,老茎逐渐皱缩。

产品形态

目前,市场上常见的霍山石斛产品有鲜条、枫斗和干条三种。

霍山石斛鲜条:是将霍山石斛茎段去除根须、叶片及泥沙等杂质,洗净晾干后所得产品。本品肉质状,表面淡黄绿色,光滑或有细纵纹。一般长3~12厘米,从根基部向上迅速变粗后逐渐变细,整枝外形呈蚱蚂腿状。气微,味淡,嚼之有黏性且少有渣。

霍山石斛枫斗:是用完整的霍山石斛茎条,经传统加工技艺加工而成的特殊干品。其外形呈喇叭形弹簧状,通常为2~7 个旋环,表面淡黄色至黄绿色,一端为茎基部,其上具须根痕或须根(习称“龙头”),另一端为茎梢,细尖(习称“凤尾”)。质硬脆,易折断,断面平坦。气微,味淡,嚼之有黏性,近无渣。

霍山石斛干条:是用完整的霍山石斛茎条直接烘干而成的干品。本品呈直条状或不规则弯曲形,从茎条基部向上两节迅速变粗后逐渐变细,整条外形略呈蚱蚂腿状,一般长 2~8cm,直径 1~7mm,茎基部常残留有短须根或须根痕,另一端为茎尖,较细。表面淡黄绿色或黄绿色,偶有黄褐色斑块,有细纵纹,节明显,节上有时可见残留的灰白色膜质叶鞘。质硬脆,易折断,断面平坦,灰黄色至灰绿色,略角质状。气微,味淡,嚼之有黏性,近无渣。

除此之外,霍山石斛产品还有霍山石斛粉霍山石斛花、以及我司自主研发的霍山石斛冻干

品牌荣誉

霍山石斛是大自然赐予全人类的宝贵财富。在霍山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持续高位推动下,在上级各级部门的关心与大力支持下,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,霍山石斛品牌建设硕果累累,基础研究成效显著。2007年9月,霍山石斛获批为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”;2009年12月,霍山县荣获“中国石斛之乡”称号;2010年7月,霍山石斛加工炮制技艺获批“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”,同年11月,“霍山石斛”获批为“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”; 2012年6月,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调研大别山革命老区时,欣然题词“霍山石斛 中华瑰宝”;2016年12月,霍山石斛被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等六家单位联合遴选认为“十大皖药”品种,并位居榜首;2017年3月,霍山石斛顺利通过国家濒科委人工培植论证,拥有了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;2019年10月,《霍山石斛茎(人工种植)》安徽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实施,霍山石斛正式拥有合法的食品身份;2020年6月,霍山石斛正式载入2020年版《中国药典》,霍山石斛自此拥有国家法定药品标准。

霍山石斛与铁皮石斛的区别有哪些

1、品种区别。

这个区别非常大,正宗霍山石斛就叫霍山米斛,霍山铁皮石斛不是正宗霍山石斛。

米斛与铁皮石斛是完全不一样品种,铁皮要高大很多,铁锈也比较多,一看就截然不同。

2、年份区别。

铁皮石斛生长周期短,一般1到3年就成熟了。而霍山石斛呢,至少5年才能长好,所以沉淀的营养成分当然不一样了。

3、地域区别。

这个也显然易见,霍山石斛当然生长在霍山,铁皮石斛却是全国各地都有种植,比如浙江,云南等。

霍山的铁皮石斛都比其他地方铁皮石斛贵很多,说明什么,说明霍山这个地区环境非常适合石斛生长,营养成分也更高,这是国家认可的。

所以霍山土生土长的品种,米斛,那更是石斛中的珍宝了。

另外一个很有趣的事情,如果霍山米斛到其他地方种植,生长出来的样子就变了,变大了,变丑了,成分也不一样了,这说明了地域要求很高。

最后,提醒下,不能贪小便宜,霍山米斛比较稀少,所以注意防止以次充好。


4.枫斗:霍山石斛枫斗又称霍山米斛枫斗、龙头凤尾等,由兰科植物霍山石斛干燥茎加工而成。米斛成熟茎长一般在9cm以内,从基部向上逐渐变细。一整根米斛茎条只能制成一颗枫斗,其茎基部形如昂起的龙头,茎梢形如翘起的凤尾,故称“龙头凤尾”。

铁皮石斛枫斗成熟茎长大概在左右,上下粗细一致;云南铁皮石斛茎长约40cm。因为铁皮石斛较长,一根铁皮石斛茎可制成4-5个枫斗颗粒,头尾粗细一致。

图1、2分别是霍山石斛枫斗、铁皮石斛枫斗;


霍山石斛与其它石斛有何区别?

因霍山石斛药用价值高、价格昂贵,市场上常有不法商家以其它石斛品种冒充霍山石斛,以次充好,极易使人混淆。

目前,市场上常见的混淆品有铁皮石斛和紫皮石斛,它们虽然也同属兰科石斛属,但却是三种不一样的石斛,主要区别如下:

一、从鲜条特征看

1、霍山石斛鲜条:肉质,从基部向上逐渐变细,第二节多急剧膨大,整枝外形呈蚂蚱腿状,淡黄绿色,一般长3-12cm。

2、铁皮石斛鲜条:肉质,圆柱状,上下粗细变化不明显,暗绿色或淡紫色,一般长9-35cm。

3、紫皮石斛鲜条:稍肉质,圆柱状,上下粗细变化不明显,淡褐色,一般长50-100cm。


二、从花的外观看

1、霍山石斛:花较小,花瓣初期黄绿色(鹅黄色),后渐变为白色,唇瓣黄白色。

2、铁皮石斛:花较大,花瓣淡绿色或白色,唇瓣上有一个紫红色大斑块。

3、紫皮石斛:花较大,花瓣白色,上部有紫红色晕,唇瓣白色,前部紫红色,唇盘两侧各有1个黄色斑块。


三、从枫斗特征看

1、霍山石斛枫斗:为完整的茎条,习称“龙头凤尾”,外形多呈喇叭形弹簧状,具2—7个旋环,长0.4-1cm;黄绿色或棕绿色,一端为根头,上具须根或须根痕(习称“龙头”),另一端为茎尖,细尖(习称“凤尾”),粘齿,嚼后近无渣。

2、铁皮石斛枫斗:为非完整的茎条,外形紧凑弹簧状,具2—5个旋环,长0.6-1cm,暗黄绿色或金黄色,粘齿,嚼后有渣。

3、紫皮石斛枫斗:为非完整的茎条,外形紧凑螺旋形弹簧状,具2—5个旋环,长0.5-1.3cm,黄绿色或灰绿色,多带有紫色,热水浸泡后水溶液呈淡紫色,粗糙感强,易塞齿,嚼后渣多。


四、从食药身份看

1、霍山石斛:目前,它同时具备食品、药品和保健品三种明确的合法身份。

2、铁皮石斛:目前,它仅具备明确的合法药品身份。

3、紫皮石斛:目前,它仅具备明确的合法食品身份,没有明确的药品和保健品合法身份。


五、从品牌价值看

目前,唯有霍山石斛获批为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”,同时取得“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”;铁皮石斛和紫皮石斛均未获得。




霍山石斛与养生

1.秦汉时期我国**部药学专著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霍山石斛:“味甘,平。主伤中,除痹,下气,补五脏虚劳赢弱,强阴,久服厚肠胃”。意思是霍山石斛味甘甜,性平和,主治脾胃受损或功能虚弱,去湿除痹,降气,能够消除风、寒、湿邪等侵袭造成的多种虚弱症状。补益五脏,强健形体,滋阴。长期服用可增强脾胃功能,从而使人身体灵活,免疫力增强,延年益寿。

2.五代十国时期《日华子本草》:“治虚损劳弱,壮筋骨,暖水脏,益智,平胃气,逐虚邪”。意思是说霍山石斛能够治疗虚损和劳累所致的身体虚弱,健壮筋骨,温养肾脏,提高智力,并使虚弱的胃肠功能正常,达到补虚损的目的。

3.南朝医药学家陶弘景《名医别录》:“益精,补内绝不足,平胃气,长肌肉,逐皮肤邪热气,脚膝疼、软弱,健阳,补肾积精”。意思是霍山石斛有益于人体的血液、津液、体液等的积累,补养内脏衰弱和不足,增强人的消化功能,可使人长肌肉而健壮起来,并能够消除皮肤因热邪所致的各种不良症状,去除脚膝的冷痛和酸软症状,同时补充肾阳,使整个肾脏系统得以补养,使气血、精神等充足。

4.隋末唐初甄权《药性论》:“益气除热,主治男子腰脚软弱,健阳,补肾积精”。意思是补益精气而消除烦热,主治男子的腰脚酸软,补充肾阳,使整个肾脏系统得以补养,使气血、精神等充足。

5.唐代开元年间道家经典《道藏》:“霍山石斛、天山雪莲、千年人参、百二十年首乌、花甲之茯苓、苁蓉、深山灵芝、海底珍珠、冬虫夏草为九大仙草”意思是霍山石斛、天山(新疆天山上所产的)雪莲、生长时间达到一千年的人参、生长时间长达一百二十年的何首乌、生长时间达到六十年的茯苓、沙漠里所产的肉苁蓉、深山里的灵芝、海底珍珠、冬虫夏草为“九大仙草”。霍山石斛为九大仙草之首!

6.明代名医贾所学《药品化义》补载:“治肺气多虚,咳嗽不止”意思是霍山石斛能够治疗肺部严重虚弱导致的咳嗽不止”。

7.明代医学家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:“石斛除痹下气,补五脏虚劳赢瘦,强阴益精,久服,厚肠胃,补内绝不足,平胃气,长肌肉,逐皮肤邪热痱气,脚膝疼冷痹弱,定志除惊,轻身延年,益气除热,治男子腰膝软弱,健阳,逐皮肤风痹,骨中久冷,补肾益力,壮筋骨,暖水休,益智清气,治发热自汗,痈疽排脓内塞。”意思是铁皮石斛去湿除痹,降气,补五脏虚弱,强健形体,滋阴。主治脾胃受损或功能虚弱,长期服用能够使消化系统的肠胃功能得到增强;补养内脏衰弱和功能上的不足。并能够消除皮肤因热邪所致的各种不良反应,去除脚膝的冷痛和酸软症状;消除惊悸,延缓衰老,使人体态轻盈。补益正气、卫气而消除烦热;治疗男子的腰膝软弱,健壮阳气;祛除皮肤因风寒、风热、风湿等带来的多种症状,补益肾脏系统而使精力增强,强健筋骨;温补肾脏,增强人的智力清醒头脑;治疗(因阴虚)导致的虚热出汗状况,以及体内运转不畅所致的疮疡痈疽等。

8.明代名医缪希雍《本草经疏》——“主伤中,下气,补五脏虚劳赢瘦,补内绝不足,久服厚肠胃,轻身延年”意思是霍山石斛中焦脾胃受损,降气,补五脏虚弱和血、精、津等的不足,主治脾胃受损或功能虚弱,长期服用可增强脾胃功能,从而使人身体灵活,免疫力增强,延年益寿。

9.明代医学家李中梓《本草通玄》——“甘可悦脾,咸能益肾,故多功于水土二脏”意思是“甘甜的药性有益于脾胃功能的增强,咸的味道能够补益肾脏系统,因此**的功效在于补益肾脏和脾胃系统。”

10.明代医学家倪朱谟《本草汇言》——“培养五脏阴份不足之药”意思是霍山石斛是培养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五脏阴虚的药物。

11.清代名医赵学敏《本草纲目拾遗》:“清胃除虚热,生津、巳劳损,以之代茶,开胃健脾,定惊疗风,能镇涎痰,解暑,甘芳降气,称其为滋阴补益珍品”。意思是霍山石斛能清除胃部阴虚燥热的状况,促进体内水液的产生;对于五脏虚损和劳累所致的虚弱,用它来代替茶饮用,可打开胃口,增强消化功能,消除惊悸;治疗风寒、风热、风湿等引发的症状,能通过正气的增强来保持神智的正常,解暑,气味芳香,使人感到舒适,因此把它称为滋阴补益的珍品”。

12.清代医学家周岩《本草思辨录》:“为肾药,为肺药,为肠胃药”” 意思是说霍山石斛是肾脏、肺脏和肠胃方面的药物”。

13.清代赵学敏《本草再新》:“理胃气,清胃火。除心中烦渴,疗经肾虚热,安神定惊,解盗汗,能散暑”。意思是霍山石斛可以调理脾胃,清除胃火,增强肠胃功能。祛除心中烦渴,治疗经络和肾脏系统由阴虚造成的虚热,使神智安宁,并解除盗汗症状,解暑散热。